–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在《古兰经》中是单独的一节经文吗?
尊敬的兄弟/姐妹,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
这是《古兰经》中《蚂蚁章》里的一节经文。
至于每章经文开头所提到的“奉真主之名”是否属于经文的一部分,学者们对此存在分歧。
《穆斯哈夫·伊玛目》(第一部也是最主要的古兰经抄本)
在书写时,除了《忏悔章》(Tevbe)之外,所有章节的开头都写有“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所有从原始抄本复制的抄本,章节开头也都有“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圣门弟子们不会在《古兰经》中添加任何非《古兰经》的内容。那时,《古兰经》中也没有标点符号和其他符号。
后来添加的标点和其他符号,为了与《古兰经》的文本区分开来,是用与文本墨水不同的墨水书写的。
根据阿布·达乌德从伊本·阿巴斯那里转述的说法:“先知(愿主福安之)对他说……”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直到(经文)结束,他都无法区分一段经文与另一段经文,或者根据一种说法,他不知道经文何时结束。(1) 据传,乌姆·萨拉玛也说:“先知(愿主福安之)将‘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作为《古兰经》开端章的一节经文来诵读。”(2) 而在阿布·胡莱勒的传述中,先知(愿主福安之)说:
“当你们诵读《开端章》时……”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也请阅读《法蒂哈》。因为《法蒂哈》是《古兰经》之母,是经书之母,是七七(即《七章经》)的精华。而“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也是它的经文之一。
他说。(3)
以下是基于这些证据的
沙菲伊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他将《古兰经》中的《开端章》的一节经文视为一个奇迹。
沙菲仪对其他经文中的“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有所犹豫,有时说“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是每章经文的经句,有时又说它只是《开端章》中的一句经文。(4)
虽然有圣训记载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在诵读《法蒂哈》之前念诵了“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但这并不能证明“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是《法蒂哈》中的一节经文。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在诵读《法蒂哈》时念诵“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是为了表明以“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开始一切工作是伊斯兰教的标志之一。此外,也有圣训记载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在诵读《法蒂哈》时没有念诵“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阿伊莎(愿主喜悦她)说:
“真主的使者(愿主福安之)在礼拜中也以念诵‘真主至大’开始。”
(一切赞颂,全归真主,万世之主)
开头是“
据说他这么说。
艾奈斯·伊本·马利克也曾说过:
“我曾在先知(愿主福安之)、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和奥斯曼身后做过礼拜。他们……”
(一切赞颂,全归真主,万世之主)
既不在祈祷之前,也不在祈祷之后。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他们不会说。”(5) “他们中没有人会说,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我没听见他说什么。(6)“他们正在阅读……”
(感谢真主,万物之主)
以……开头。”(7)
艾布·胡莱勒(愿主喜悦他)传述了先知(愿主福安之)的以下圣训:
“真主说:我把礼拜分成了两半,一半是我的,一半是我的仆人的。我的仆人想要什么,我都会给他。仆人,
感谢真主,万物之主。
当他说的时候,真主说:我的仆人赞美了我。仆人,
至仁至慈的
当他说的时候,真主说:我的仆人提到了我的荣誉。仆人,
末日审判之主
当他说的时候,真主说:我的仆人把他的事托付给我了。仆人,
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帮助。
当他说的时候,真主说:这是我和我的仆人之间的事情。
秘密 (mì mì)
他说:“我的仆人想要什么,我都会给他。”
(8)
库尔 (Kù’ěr)
引导我们走上正道……
当他说的时候,真主说:“我的仆人所祈求的,我都会赐予他。”
在这里,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在列举《古兰经》开端章的经文时,没有提及“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就是这样
伊玛目马利克
根据这些证据,他得出结论,除了《古兰经》第27章(蚂蚁章)第30节之外,其他章节开头的“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并非经文。他认为,在章节开头书写“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可能是因为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如此吩咐,并命令人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念诵“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虽然……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虽然经由可靠的途径传述,将经文写在章节开头是惯例,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它是《古兰经》。
关于先知(愿主福安之)在礼拜中是否念诵“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的圣训,既有说他念诵的,也有说他不念诵的。但说他念诵的圣训更为可靠。也有圣训记载他和他的圣门弟子在礼拜中暗自念诵“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从这些传述中可以看出,先知(愿主福安之)在礼拜中有时公开念诵“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有时则暗自念诵。
至高无上的真主,
“你们可以吃那些奉真主之名宰杀的动物的肉。”
(9) 曾说。诺亚先知对信徒们说:
“奉真主之名,愿真主保佑其航行和停泊,我的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
他的离去和停留,都奉真主之名,我的主确是至赦的,至慈的。
他命令他们上船,所罗门王也在信的开头写道: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10) 写道。真主对他的先知说:
“遵循他们的道路。”
按照(11)的说法
吃饭、喝水、出门、进门等一切允许做的事情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以“奉至圣之命”开头是强烈的圣行。
根据哈乃菲派的观点,虽然《古兰经》中写有“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古兰经》的组成部分,也不意味着它是每一章经文的一部分。关于在礼拜中不与《开端章》一起大声朗读“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的圣训,也证明了它并非《开端章》的一部分。因此,每章经文开头的“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是一个独立的经文,并非该章经文的一部分。只有《蚂蚁章》中间出现的“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是该章经文的一部分。
看来,最正确的观点就是这种观点。
因为在圣门弟子时代,除了《古兰经》经文之外,没有任何东西会被写在《古兰经》文本中,而“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却被写在其中,这表明它是《古兰经》的一部分。一些圣训指出,“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并没有与《开端章》一起公开诵读,这也表明“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并非《开端章》的一部分。此外,还有其他证据支持这一观点。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曾说,《穆尔克章》有三十节经文。诵经者和经文计数者一致认为,《穆尔克章》除开“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外,共有三十节经文。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还说,《考塞尔章》有三节经文。《考塞尔章》除开“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外,也只有三节经文。如果“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包含在这些章节中,那么《穆尔克章》就应该有三十一节经文,《考塞尔章》就应该有四节经文。由此可见,“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并非章节的一部分,而是一节独立的经文。
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是《古兰经》的一部分,因此将其排除在《古兰经》之外是不正确的。因为每一节经文都……
“这是《古兰经》。”
不必非得有人说,也不必是辗转相传的说法。在这方面,情况证据就足够了。先知(愿主福安之)召集启示记录员,命令他们将某物写在古兰经的某个地方,这表明它是古兰经的一部分。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这是《古兰经》的开篇语,也是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教诲。
“把它写在每一章的开头。”
他说。
由于关于“奉至仁至慈真主之名”是否为经文,以及如果是经文,是否属于经文的一部分存在分歧,因此在礼拜中是否诵读“奉至仁至慈真主之名”的问题上也产生了分歧:
伊玛目马利克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由于他认为“伊耶特”不是经文,所以他认为在主命祈祷中,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下,都不允许念诵“奉真主之名”。
伊玛目沙菲仪
和
伊玛目艾哈迈德
的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他们认为,由于在每一章经文中都看到了一节经文,所以在公开诵读的祈祷中应该公开诵读“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在秘密诵读的祈祷中应该秘密诵读。而艾布·哈尼法认为“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是一节独立的经文,因此认为在《古兰经》开端章之前秘密诵读“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是圣行。
来源:
1. 阿布·达乌德,《礼拜篇》,122.
2. 《费图尔拉巴尼》,3/189。
3. 达雷库特尼,萨拉特,巴布·武库比·基拉阿提·比斯米拉。
4. 《古兰经法理学》第一卷,第93页。
5. 穆斯林圣训集,礼拜篇 52;奈萨伊圣训集,开端篇 20。
6. 穆斯林圣训集,礼拜篇 51.
7. 达里米,《礼拜》34.
8. 阿布·达乌德,《礼拜》:132;提尔米济,《经注》;奈萨伊,《开端》23;伊本·马哲,《礼仪》52。
《古兰经》第六章《牲畜章》第118节。
第10章 纳姆勒经:第30节。
第十一章 安南经:第九十节。
致以问候和祈祷……
伊斯兰教问答
评论
osman962
从早期开始,人们就非常谨慎地对待将非《古兰经》的内容写入《古兰经》的问题。甚至到了这样的程度:当哈里发欧麦尔(愿主喜悦他)听说有人在经文旁边写下解释性的小注释时,便召见了他,并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惩罚(伊本·艾比·谢伊巴,《穆桑尼夫》,7:198)。
纵观《古兰经》的历史,人们对《古兰经》添加章节名称、标点符号以及其他修饰性措施等做法,反应不一(Cerrahoğlu, İsmail, Tefsir Usûlü, Türkiye Diyanet Vakfı, Ankara, 1983, 88-94)。
但是,关于“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的讨论从未有过。如果有的话,就会有相关的记载。这意味着“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是《古兰经》的一部分,而且先知穆罕默德本人也证实了这一点。所有这些讨论和不同记载的总结是:在《蚂蚁章》中,“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是一节独立的经文。在其他章节中,它并非独立的经文,而是为了区分各章节而降示的。因此,它并非每一章都有一节独立的经文。
因此,实际上,争议并非在于问题的实质,而在于细节。也就是说,持这些观点的人,实际上都毫不怀疑“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是经文的一部分。他们犹豫和持不同意见的地方,仅仅在于“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是否是每一章经文中独立的一节经文。尤其是在“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在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时代,由他亲自下令写在各章经文的开头,并以这种最初的形式流传至今,这一点上,没有任何人有任何疑问。
我认为,指出我们学者之间关于“奉真主之名”的争议并非在于其本质,而在于其细节,也是有益的。
塞马维·阿西姆·伊伦
在《古兰经》中,“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是《开端章》的第一节经文。请问能否提供关于此经文的解释以及《开端章》中各教派差异的相关信息?
编辑
虽然人们一致认为《古兰经》开篇章(法蒂哈)共有七节经文,但关于开篇的“奉真主之名”是否属于该章经文,存在争议。
根据沙菲仪派的观点,开端章的第一节是“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最后一节以“你所恩赐的人们的道路”开头,以“也不是迷误者的道路”结尾。
根据哈乃斐派的观点,诵念“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并非《古兰经》开端章的一部分;第一节经文是“一切赞颂,全归真主,万世之主”,最后一节经文是“不是那些受谴怒的,也不是那些迷误的”。
最后说的“阿门”一词既不是《古兰经》中《开端章》的一个词,也不是《古兰经》中的一节经文。
在《古兰经》中,将“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作为《开端章》的第一节经文,是根据沙斐仪派的观点而写,并因此而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