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怎么会希望他的兄弟该隐在地狱里受苦呢?

问题详情


– “亚伯对想要杀害他的兄弟说,愿他在地狱里受火刑。人怎么会希望杀害自己的兄弟的人在地狱里受火刑呢?我原本以为《古兰经》里的一切都应该简单易懂,不会让人感到不安。事实上,我第一次开始阅读土耳其语版本的《古兰经》时就震惊了。它非但没有让我感到轻松,反而让我更加困惑。”


这些话是我的无神论朋友说的,我想把您给我的回复转达给他,您能帮我一下吗?

答案

尊敬的兄弟/姐妹,

– 《古兰经》中,《古兰经》

“经文阐释之书”


(Hud, 11/1)

这被描述为一种属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被所有人知晓,而是指这些事情是由真主以符合事实的方式阐明的。

用一句名言,或者更准确地说:

“既有阿拉伯语,也有拉布语”

《古兰经》经文的清晰性也是真主的恩赐。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所有懂阿拉伯语的人都会成为学者,都会成为……

扎马赫沙里、塞卡基、法赫鲁丁·拉齐、卡迪·贝达维

等等。


“我们确已降示给他们一本经书,我们凭知识阐明了它,作为对信道者的引导和慈恩。”


(阿耳拉夫章,7:52)

正如经文中提到的那样,古兰经中的这个

“说明/清晰度”

这项工作是按照科学规律进行的。而了解这些规律则需要科学知识的积累。古兰经面向直到末日的所有人类,而每个时代都会出现新的解读,这是不同知识积累的体现。

– 《古兰经》不仅面向我们这些思想简单、知识有限的人,也面向包括最初的受众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在内的最聪明、最有学识的圣门弟子和伊斯兰学者。因此,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它使用的所有表达方式。既然并非每个人都了解任何学科的每一个问题,那么像《古兰经》这样包含一切知识的书籍,并非每个人都能理解其所有内容,这是非常正常的。

在此,我们认为,在不赘述的情况下,了解贝迪乌扎曼先生关于《古兰经》这一特性的以下论述,将大有裨益:

“是的,古兰经的训诫,首先是从永恒的造物主普遍主宰的广阔地位出发,面向整个人类,甚至可以说是面向整个宇宙的。”

(先知穆罕默德)

从其广阔的地位出发,既是全人类在各个时代指导的极其广泛的地位,也是关于宇宙创造主的主宰权以及所有受造物管理的至高无上且包罗万象的阐述的地位,它所展现的广阔、崇高和包容性,使得这篇演讲展现出如此崇高的奇迹和涵盖范围;即使是那些最普通的、最容易理解的层面,也能让那些最崇高的人群完全感受到。

(语录,第 451-452 页)


总结如下:

古兰经

这是真主的言语,真主是整个宇宙的创造者和管理者。

这是一本阐述宇宙中所有神圣法则真理的书籍。它是对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教诲,他代表着所有的人类、精灵和天使,甚至整个宇宙。这是一本指引人们在今世和来世获得幸福的指南,并引导他们走上这条道路……从这个角度来看,古兰经的表达非常广泛,词语意义深远,内涵丰富。因此,期望古兰经像一本小学课本一样浅显易懂,这是不公平的。


– 至于我们最初的问题;

相关经文的译文如下:


“你当向他们宣读亚当两个儿子的真实故事:他们两人都献上了祭物,其中一个的祭物被接受了,另一个的祭物却未被接受。祭物未被接受的那个对他的兄弟说:

“我要杀了你”

他说。然后他说:

“真主只接受敬畏者(即那些敬畏真主、避免违抗真主的人)的祭祀。”

他说。(然后继续说:)“我发誓,如果你举起手来杀我,我绝不会举起手来杀你。因为我敬畏万世之主真主。我希望你承担你自己的罪过,也承担我的罪过,成为地狱的居民。这就是暴君的惩罚!”





(马伊德章,5/27-29)

这节经文中提到了一个兄弟,其含义是……

“我希望你不仅要承担你自己的罪孽,还要承担我的罪孽,这样你就会成为地狱的囚徒。”

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


a)

这里的重点不是真的希望他哥哥死后下地狱。这句话是在一种互相敌对、争吵不休,甚至有人想杀了对方的环境下说的。

“夸张的艺术”

这是句谚语。因为,这句话的用意在于,提醒即将被杀害的兄弟,他的凶手兄弟将会为此付出代价。 仿佛在说:


“其实我可以杀了你(有资料显示亚伯比该隐更强大)。但我不会杀你。因为我不想下地狱。如果你杀了我,你就会下地狱。而且我也想看到你这样的结局……”

这并非真正的请求,而是一种修辞手法。


b)

亚当先知所受的启示中也包含了杀人者将下地狱的信息。从这些经文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兄弟也知道这件事。而这些信息只能通过启示获得。

因此,在这里,亚伯选择使用符合真主旨意的表达方式。

杀人者残忍,残忍者必下地狱。

这些经文的最后一句话是

“这就是暴君的下场。”

这句话表明了这一点。

亚伯展现了符合真主预见性旨意的意志,因为亚伯……

“我希望你杀了我,然后下地狱。”

没说。

“如果你杀了我,我希望你下地狱。”

他说,亚伯的这个愿望与真主的愿望相符,那就是让那些暴虐者下地狱。因此,这里不存在任何错误的态度。

(参见扎马赫沙里对相关经文的注释)


c)

从相关经文的表达来看,当时的争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似乎只有以一方的死亡才能结束。面对这样的情景,开始思考的亚伯对他的兄弟说:

“你想杀我,但我不想杀你。因为我敬畏真主。而且,即使你下定决心,也很难轻易杀了我,除非你趁我不备。记住,在这种情况下杀我,就意味着你将下地狱。”

这里有两个选择:

亚伯想要劝诫他的兄弟,于是说道:

“我不能因为你认为我会杀你而怀着这种怀疑去杀你。因为这是对真主的背叛。我不想那样做。”

“我不能带着这样的怀疑杀了你。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的这种态度也意味着你可能会杀了我。但是,我……”

“我宁愿你杀了我然后下地狱,也不愿我成为一个杀人犯,从而背叛真主。”


(参见拉齐、伊本·阿舒尔相关章节)

所以,亚伯面临着要么成为凶手,要么成为受害者的两种选择,他选择了让他的兄弟成为凶手。也就是说,他避免了违抗上帝。他将这个选择表达为“愿望”。


d)

亚伯并非希望他的兄弟成为凶手,而是希望如果他犯下罪行,就应该受到惩罚。这是一个正当的要求。

(参见拉齐、伊本·阿舒尔,相关章节)


致以问候和祈祷……

伊斯兰教问答

最新问题

今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