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能解释一下这些例子吗?
尊敬的兄弟/姐妹,
宗教演讲的目的,
向人们传授真主的命令和禁令,就是很好地讲解和普及伊斯兰教义。
《古兰经》和圣训中都规定了向信徒传达和引导的责任,并说明了应该如何履行这一责任。而这可以通过良好的演讲来实现。
宗教的基本来源也是宗教演讲的来源。
宗教演讲应该如何进行,应该向人们讲述什么,以及在这方面应该遵守的规则,都包含在我们的基本来源《古兰经》和圣训中。
《古兰经》中的演讲原则
最美的言辞是《古兰经》。
伊斯兰教的原则和必须遵守的规章,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最完美的阐述。古兰经的受众是全人类,而最完美地传达古兰经的是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宗教工作者在传教和引导中应采取的方法,必须是古兰经和先知(愿主福安之)的方法。
《古兰经》中包含许多关于演讲的原则。这些原则中最重要的是:用优美的语言演讲,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发言。
智慧
令人信服的演讲包含以下特点:说话时要温和,要根据听众的理解程度把握分寸和平衡,要诉诸理性与良知,要引导思考,要激发情感。
从《古兰经》中可以得出的一些演讲原则包括:
明辨是非:
《古兰经》中,真理昭然若揭,谬误也已指明。经文中写道:
“那本《古兰经》,当然……”
义与利
这是一个具有辨识度的词语。
(Tariq, 86/13)
奉旨。
宗教人士应该以正确、清晰和明确的方式传达他们想要表达的信息。
有效且优美的演讲:
《古兰经》中,
“……劝诫他们,说些能触动他们心灵的话!”
(妇女章,4/63)
演讲中强调了劝诫为本,演讲必须具有感染力。因此,演讲者在演讲中必须真诚,并运用流畅而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
此外,《古兰经》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表达方式与人们对话。例如,《古兰经》在考虑到受众的情况下,
“人们啊!”, “信士们啊!”, 和 “先知啊!”
被如此称呼。
不粗鲁,要尊重他人:
演讲者在发言时应避免尖刻和指责。他应该以一种优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尊重听众的观点。这在经文中有所提及:
“对他好言相劝,或许他会听劝,或许他会害怕。”
(塔哈章,20:44)
用证据说话:
为了使所说的话令人信服并被接受,需要用证据说话。关于这一点,经文中有一节经文这样说:
“……如果你说的是实话,那就拿出证据来。”
(古兰经,2:111)
此外,我们应该避免对我们不了解的事情发表意见。经文中对此有如下记载:
“你们就是这样的人!你们只讨论自己了解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你们还要讨论自己一无所知的事情呢?……”
( آل عمران,3/66)
说话时要具有包容性,避免使用排他性言辞:
宗教人士在发言时应具有团结性,避免发表可能导致社会分裂的言论。古兰经中对此有如下规定:
“你们应当服从真主和使者,不要互相争执,以免你们胆怯而失去力量。你们应当忍耐,因为真主是与忍耐的人同在的。”
(安法尔章,8:46)
从可靠来源获取与要讲述的主题相关的信息:
演讲者必须以可靠的来源为依据来传达信息。关于这一点,《古兰经》中是这样说的:
“信士们啊!如果有人带来坏消息,你们要查明真相,以免无意中伤害他人,事后后悔莫及。”
(Hucurat, 49/6)
言行一致:
为了使演说者的言辞有效,他的行为必须与他的言辞一致。关于这一点,《古兰经》中是这样说的:
“即使你读过这本书,你仍然要告诉人们……”
(对其他人)
难道你们劝人行善,自己却忘了行善吗?难道你们不觉得这是不对的吗?
(古兰经,2:44)
启发人们思考:
《古兰经》在许多地方都提到了这个问题。在许多经文中,
“他们难道不思考吗?”和“他们难道不知道吗?”
经文以这样的表达方式,要求人们思考并运用他们的理性。因此,演讲者首先应该引导人们思考。在一节经文中,
“他们站立时、坐着时、侧卧时,都记念真主,并思考天地间的创造……”
( آل عمران,3/191)
奉旨。
圣训中的演讲原则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向人们传达了降示给他的经文,阐明了伊斯兰教的原则,并为人们树立了榜样。信徒们也以他为榜样,努力实践伊斯兰教义。古兰经中关于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榜样作用是这样说的:
“真主使者确是你们的优良榜样……”
(阿赫扎布章,33/21)
信徒们在任何事情上都会寻求先知(愿主福安之)的意见,并努力完全按照他的教导去做。先知也通过各种方式向人们传达信息,正确地向他们传播宗教。
所有承担宗教服务责任的人都应该重视先知(愿主福安之)在传教、劝诫和演讲中所遵循的原则。在圣训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演讲,将是讲解宗教问题的最有效方式。先知的演讲符合《古兰经》的原则。《古兰经》就如何与人交谈向先知提出了如下建议:
“以智慧和美好的劝诫引导人们走上主的道路,并以最美好的方式与他们辩论……”
(蜜蜂章,16/125)
先知(愿主福安之)正是遵循这些原则与周围的人沟通,并将宗教的教义传达给人们。
以下是我们可以从先知圣训中提取的一些演讲原则:
– 我们的先知(愿主福安之),
他以诚恳和成熟的态度说话,谨慎地选择词语,并考虑到听众的兴趣和需求。
他拥有文学化的演讲风格。演讲时,他会考虑听众的情况,并据此调整自己的声音和姿态。他吐字清晰,语速适中,以便听众能够记住他的话语。
– 我们的先知(愿主福安之)说,
他说话时会根据对方的理解和领悟能力来调整表达方式。
在一段圣训中,
“要深入群众。”
(阿布·达乌德,《礼仪》,20)
他总是用人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 先知(愿主福安之)最重要的演讲特点是:
言简意赅 (yán jiǎn yì gāi)
他就是这样的人。他的许多圣训都用两三个词表达了重要的真理。先知的演讲也很简短,不会让人厌烦。他更喜欢简短、精炼和真诚的谈话,而不是冗长的演讲。关于这一点,先知曾说过:
“我奉命传达简明扼要的教诲……”
(布哈里圣训集,解梦篇,22)
–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的先知(愿主福安之)
举出各种例子,用讲故事的方式与人们交流
他会这样做,从而使那些难以解释和理解的问题更容易被理解。先知穆罕默德的许多圣训中都使用了这种方法。
例如,他在讲解选择朋友时应注意的事项时,作了这样一个比喻:
“与好人交朋友的人,就像带着香囊的人;与坏人交朋友的人,就像拉着铁匠风箱的人。带着香囊的人,要么让你闻到香气,要么让你沾染上香气;而拉着风箱的人,要么烧坏你的衣服,要么让你闻到风箱里散发出的臭味。”
(布哈里圣训集,宰牲篇 31)
– 我们的先知(愿主福安之),
他说话时会用不同的方法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他有时会采用问答的方式,启发人们思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有一次,他对一位圣门弟子说:
“耶齐德·本·阿萨德!你想进天堂吗?”
他也是
“是的,真主的使者!”
当先知听到他说这话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艾哈迈德·本·罕百勒,《穆斯奈德》,4/70)
奉旨。
在讲解某个主题时
他会运用手势和面部表情,以便更好地阐释主题并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他有时用脸部表情,有时用手势,使表达更加生动。有一次,
“信徒们如同紧密相连的建筑。”
(Kenzu’l-Ummal, 1/147)
说着,他十指交叉,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有时,他还会通过画图来解释。
例如,他通过在地上画图来解释命运的概念。
– 我们的先知(愿主福安之),
他很注重演讲的节奏。
他会在听众注意力集中且兴致勃勃的时候发言。阿卜杜拉·本·马苏德是这样描述这件事的:
“先知穆罕默德担心圣门弟子们会感到厌倦,所以他并非每天都给我们布道和劝诫,而是偶尔为之。”
(布哈里圣训集,知识篇,11-12)
他不指责人们的错误,不贬低他们,而是以积极和建设性的方式与他们交谈。他的一段圣训是这样说的:
“要使人容易接受,不要使人难以接受;要给人带来好消息,不要使人厌恶!”
(布哈里圣训集,知识篇,第11条)
他在演讲中
他总是更喜欢让人喜欢他并传递好消息。
他不责备任何人,也不当面指出别人的错误。例如,先知穆罕默德,
“你怎么了?”
他不会这样警告。在一个有这种人的社会里,
“你怎么了……”
他会发出诸如“小心”之类的笼统警告。
穆斯林,费代伊尔,35岁
– 我们的先知(愿主福安之),
他在回答问题时,不仅会考虑到个人的情况,还会考虑到时间和地点的条件。
例如,
“哪种善行是最好的?”
问一个这样的人,
“按时完成的祈祷才是真正的祈祷。”
(布哈里圣训集,时间篇,5)
这时,另一个人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
(布哈里圣训集,礼仪篇,2)
会给出诸如“……”之类的不同回答。
他还阐明,和平时期最宝贵的善行是按时礼拜,而在战争中,为真主而战是最宝贵的善行。
来源:
– 伊玛目-哈提普高中演讲与职业实践,委员会,教育部,2012年。
– Ömer Demir,《伊玛目哈提普高中演讲与职业实践课程教学》,硕士论文,安卡拉大学社会科学学院,1997年。
致以问候和祈祷……
伊斯兰教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