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背誓言的人是否犯了罪?

答案

尊敬的兄弟/姐妹,

违背誓言的人,因为背弃了对真主的承诺而负有责任。违背誓言的人需要再次忏悔。

人是会犯错的生物。

“我不可能犯罪。”


d

没有人能够完全避免罪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接近罪恶的深渊,有时甚至会掉进去。

我们生活在理智与情感的平衡之中。然而,人并非只有理智和情感,因此,在欲望、不受控制的情绪、无法抑制的冲动和难以抗拒的幻想等主导因素的影响下,我们有时会不自觉地或有意地违背自己的意志,犯下罪过。

事实上,真主创造了各种各样的途径来使我们靠近他,使我们依赖他,吸引我们归向他。例如,他赋予我们饥饿感,使我们依赖于食物,

雷扎克

他已经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并以此将我们与他联系起来。作为仆人,我们向他祈求一切所需,我们认识到他是养活者,真正意义上的赐予者。所以,“养活者”这个名字,意味着我们需要饥饿。

同样地,我们是罪人,真主是宽恕者;我们犯错,真主是赦免者;我们叛逆,真主是饶恕者;我们悔过,真主是接受悔过者。真主……

加富尔

停,

阿富汗

停,

加法尔

他是悔过者,是至悔者。我们所犯的罪过将我们引向真主的这些尊名,引导我们归向他。这样,我们就认识了真主,他就是宽恕者和赦免者。正如贝迪乌扎曼所说,

“‘Gaffâr’之名意味着罪恶的存在,而‘Settâr’之名则意味着缺陷的存在。”

坦白说,罪过之所以存在,是为了彰显真主“至赦”的属性;犯错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让真主不揭露仆人的过错,而是将其掩盖起来。

塞塔尔

表明情况属实。

在一段圣训中,我们敬爱的先知(愿主福安之)多么优美地表达了这个甜蜜的真理:


“我以掌握我灵魂的主宰发誓,如果你们从不犯罪,真主就会毁灭你们,然后创造一个犯罪后又悔过的人群,并赦免他们。”

1

罪孽深重,悔过亦深。

人会受私欲蒙蔽,受恶魔诱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无法驾驭自己的意志,最终犯下罪过,事后又后悔莫及,不断忏悔。而据我们从圣训中了解到的,即使是犯了罪的仆人,只要通过忏悔回归真主,真主也会感到喜悦。

艾布·胡莱勒(愿主喜悦之)传述:真主的使者(愿主福安之)奉真主之命说:

“一个仆人犯了罪,

“主啊,请宽恕我的罪过!”

他说。

真主也,

“我的仆人犯了一个罪;后来他知道,他有一位赦免罪过或因罪而惩罚的真主。”

奉旨。

后来,那仆人又犯了罪,

“主啊,请宽恕我的罪过!”

他说。

真主安拉也,

“我的仆人犯了一个罪,但他知道,他有一位能够赦免罪过或因罪而惩罚他的主。”

奉旨。

后来,那仆人又犯了罪,

“主啊,请宽恕我!”



他说。

真主安拉也,

“我的仆人犯了罪,但他知道,他有一位既能赦免罪过,也能因罪而惩罚他的主。我的仆人啊,你随意去做吧,我已经赦免你了。”2

伟大的圣训学者伊玛目·纳瓦维从这段圣训中得出以下结论:


“即使罪过重复一百次,甚至一千次或更多,只要每次都忏悔,忏悔都是有效的。或者,即使只为所有罪过忏悔一次,忏悔也是有效的。”

在一段圣训中也提到,即使一个人每天重复七十次罪过,只要他忏悔,就不算“执迷不悟”。3

阿里(愿主喜悦之)对此事的解释更有意思:


“我惊叹于那些明明拥有救赎良方却最终走向毁灭的人,而那良方就是悔过自新。”

已经

加法尔







特瓦布

姓名

“至仁至慈,宽恕罪过,接受悔过,凡悔过者,皆赦其罪。”

意思是说,如果真主只赦免仆人一生一次的罪过,那么之后就不应该再给这个人犯罪的机会和可能了。也就是说,如果真主不想赦免,就不会给我们寻求宽恕的念头。

另一方面,真主宽恕罪过是他的恩典、慈爱和赏赐。正如圣训所说,因罪而惩罚则是他公正的体现。正如赛义德·努尔西所指出的那样,

“真主宽恕罪人是恩典,惩罚罪人是……”

(以酷刑惩罚)

adldir.”

先知(愿主福安之)膝下成长起来的圣门弟子们,对这一点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不仅完美地理解了真主的尊名,并将之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从他们所传述的圣训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所受教育的程度和理解能力。

例如,无论仆人的罪过有多大,无论仆人祈求多少宽恕,他的请求都不会落空,这是安萨里(愿主喜悦他)所传达的。安萨里(愿主喜悦他)说:“我听到真主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这样说……”

.


“真主”

(说道)

“人子啊!只要你向我祈祷,向我求饶,无论你犯了多少罪,无论罪有多大,我都会原谅你。人子啊!即使你的罪恶多到足以充满天空,只要你向我祈求宽恕,我都会赦免你的罪过。人子啊!即使你带着足以充满大地的罪恶来到我面前,但你没有与我同等任何事物,没有陷入多神论,我也会用足以充满大地的宽恕来迎接你。”

4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在一则圣训中,用一个生活在沙漠地区、全部财产就是一头骆驼的人,在失去骆驼后又找回骆驼时的悲喜之情,来比喻信徒因罪过而悔过并回归真主时的心情:


“有这么一个人,身处荒凉、空旷、危险的土地上。他带着骆驼,骆驼上驮着食物和饮水。这时他睡着了。醒来一看,骆驼不见了。他开始寻找骆驼,却怎么也找不到。他饥渴交加,痛苦不堪,于是自言自语道:”

“现在让我回到我最初的地方,在那里睡到我死去吧。”

旅人临死前,将头枕在胳膊上。过了一会儿,他醒了过来。他看到,他的骆驼正站在他身边。他所有的食物和饮水都在骆驼身上。真主因信徒的悔过和祈求而获得的喜悦,远胜于此人获救时的喜悦。

5

母亲会把孩子扔进火里吗?

真主的慈悲、怜悯和仁爱是无限的,足以惠及所有仆人,足以恩泽整个世界。他不会抛弃那些认识他,却无法摆脱罪恶,沦为私欲奴隶的仆人。换句话说,真主会创造各种机会,将那些向他寻求帮助的仆人吸引到慈悲的氛围中。也就是说,真主创造人并非为了惩罚他们,并非为了抓住机会将他们投入地狱。正如人不会因为孩子的错误而将他们投入火中一样,至高无上的真主也不会吝啬他对那些认识他为真主的仆人的无限慈悲,不会将他们投入地狱。

哈兹雷特·奥马尔讲述了他在幸福时代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并向我们传达了先知(愿主福安之)的喜讯。

那是一场战争之后。俘虏中有一位与孩子失散的妇女。为了缓解对孩子的思念,她拥抱、抚摸并哺乳她看到的每一个孩子。真主使者(愿主福安之)对周围的人说:


“你认为这个女人会把自己的孩子扔进火里吗?”

他问道。


“永不放弃”

他们说。

于是,真主的使者(愿主福安之)说:


“真主对仆人的慈爱,胜过这位母亲对孩子的慈爱。”

奉旨。6

圣训讲述了真主无限的宽恕和慈悯。同样,作为一条不变的原则,经文在给出总体尺度后,会提醒一个重要点:那就是不要损害仆人的意识,不要逾越仆人对主的敬畏界限。忏悔、求饶之后,不能认为反正真主会原谅,就继续犯罪,以免失去仆人的秘密。古兰经这样指出了这个事实:


“当他们犯下丑恶的罪行,或因任何罪过而自害时,他们便记念真主,并向他祈求赦免他们的罪过。除真主外,谁能赦免罪过呢?他们也不会明知故犯,执迷不悟。”

7

罪与灵性提升

如果一个人因所犯的罪而更加虔诚地皈依真主,更加真诚地寻求真主的帮助,那么他就能获得精神上的提升。古兰经将这一事实描述为“罪恶转化为善行”。


“但悔过自新、行善的人除外。真主将抹去他们的罪过,并以善行代替。真主确是至赦的,至慈的。”

8

真主不仅赦免那些承认罪过、悔过的人的罪过,而且用善行来弥补他们的罪过,这样罪过就被善行所取代,罪过与善行互换了位置。正因为如此,一些圣训学者认为……

“有些罪过,对信徒来说,比许多功德更有益。”

他们说。

人都会犯错,甚至可以说人都会犯错,都会犯罪。但罪人中也有好人。我们的主这样表达了这种善:


“人都会犯错;但犯错的人中,最好的是那些经常悔过的人。”

9

犯错之人,不仅可以通过悔过成为善良的人,更有可能提升到成为真主所喜爱的仆人的境界。古兰经所展现的这一喜讯,是伊斯兰教给予人类最美好的福音之一:


“真主确是喜爱悔过自新的人,喜爱洁身自好的人。”

10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如此解释这节经文:


“真主无疑喜爱那些屡次犯错却又屡次悔过的人。”

11

先知(愿主福安之)深知这种爱,尽管他没有任何罪过,并且受到保护免受罪恶,但他每天仍然忏悔和祈求宽恕七十次,有时甚至一百次。因为,在祈求宽恕中,蕴含着“被爱”的境界和喜悦。

然而,他们曲解了这一福音,

“既然罪过可以转化为善行,那我们先犯罪,然后再忏悔,不就好了吗?”

也不应该用诸如诡辩之类的手段来曲解问题。

这种做法首先就违背了虔诚的信仰。这相当于——恕我直言——考验真主,不认真对待宗教教义,也就是没有领会其中的奥秘。针对这种滥用,许多经文中都提到赦免权属于真主,真主可以赦免他想赦免的人,也可以惩罚他想惩罚的人,

恐惧与希望

平衡性

希望与恐惧

需要注意的是平衡。

况且,

“反正我会忏悔的!……”

怀着这种想法而犯下罪过的人,是否有机会忏悔?他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是否有任何保证?或者最重要的是,即使他的行为招致了真主的愤怒,真主是否会给他悔过自新的机会?所有这些都应该考虑在内。


“履行义务,不犯大罪者,得救。”

尽管如此,对于每天都面临数百种罪恶诱惑的信徒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努力避免犯罪,远离罪恶的环境,不要靠近容易犯罪的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说,

‘def’ is evil.

他应该远离邪恶的行为。这一点在当今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敬畏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了解它的秘密。

因为放弃一件禁忌之事,放弃一件大罪是必须的。履行一件义务比履行许多圣行更有功德。

以敬畏之心为本,一次转身就能抵挡千百种罪恶的侵袭,从而摒弃百种罪过,完成百种义务和责任。如此一来,怀着敬畏之心,为了避免罪恶,便能促成许多善行。因为在这个时代……

“履行义务,不犯大罪者,得救。”

12

《古兰经》预言了这种救赎,即那些避免犯下重大罪过的人将获得恩惠、赏赐和天堂的幸福:


“如果你远离那些被禁止的大罪,我们会赦免你其他的罪过,并将你安置在充满恩典和赏赐的天堂里。”

13

既然如此,


“以信仰充实你的生活,以功课装饰你的生活,以远离罪恶来保护你的生活。”

14



来源:

1.穆斯林,悔过篇 9.

2. 布哈里圣训集,认主独一论 35;穆斯林圣训集,悔过篇 29。

3. 穆斯奈德,5:130。

4. 《提尔米济圣训集》,祈祷篇,第98条。

5.穆斯林,悔过经3。

6. 布哈里圣训集,文学篇 19,穆斯林圣训集,悔过篇 22。

《古兰经》第三章( آل عمران章)第135节。

《古兰经》第25章(弗尔坎章)第70节。

9. 《提尔米济圣训集》,《末日审判》篇,第49节。

古兰经第二章(牛章)第222节。

11. 《穆斯奈德》, 1:80.

《第十二封信集》,《努尔经集》,2:1632。

《古兰经》第四章第三十一节。

《十四部《努尔经集》》,第一卷,第五篇。


致以问候和祈祷……

伊斯兰教问答

最新问题

今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