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兄弟/姐妹,
先知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
在《古兰经》中,真主安拉的
“哈利勒”
/
“朋友”
他称之为
具有坚定决心的人
先知,拥有崇高的地位。
诺亚(先知)的子孙后代最初定居在伊拉克,并在幼发拉底河附近建立了巴比伦城。后来,其中一部分人离开,在底格里斯河畔——
今天在摩苏尔市附近
– 他们建造了尼尼微城。居住在巴比伦的纳巴泰人是当地居民,他们说叙利亚语,并将巴比伦城作为首都。而兴起于尼尼微的亚述帝国则以尼尼微为首都,并征服了巴比伦。一段时间后,巴比伦的迦勒底人继承了亚述统治下纳巴泰人的知识和文化。
巴比伦人并不信奉一神教,而是崇拜偶像和星辰。他们认为偶像和星辰是灵魂的象征。他们的这种信仰……
“萨比教”
据说,萨比教的信仰始于对灵魂和天使的崇拜,逐渐发展到对星星、月亮、太阳以及最终对为它们而造的偶像的崇拜。在巴比伦,既有制造偶像的场所,也有供奉偶像的庙宇。因此,政府中甚至设有专门负责庙宇的官员。
这就是真主,这样一个缺乏信仰、远离文明的社会……
他曾派遣易卜拉欣(先知)前往巴比伦人民那里。“易卜拉欣”
词语的含义
“教父”
意思是,事实上,在他之后的所有先知都是先知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的后裔。
社群的
“真主的挚友”
意味着
“哈利卢拉”
拥有称号的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
“Ulü’l-azm”
被称为伟大的先知之一。
“Ulü’l-azm”
而其他达到其地位/目标的先知们则是
诺亚(愿主福安之)、摩西(愿主福安之)、耶稣(愿主福安之)和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
是先知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的。
“哈利路亚”
他之所以获得这个称号,是因为他对真主的爱和忠诚。据传,先知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对人们非常慷慨,从不向他们索取任何东西。
“哈利路亚”
被描述为。
关于伊布拉欣(愿主福安之)的家谱,说法不一。但所有说法都……
闪姆·本·努哈
他到达a地时结成了联盟。他父亲的名字是Tarih,绰号是Âzerî。
据穆斯林史学家记载,先知和占星家预言当年该地区将出生一个名叫易卜拉欣的孩子,他将改变人们的信仰,终结尼姆罗德的统治。另一种说法是,尼姆罗德自己做了一个类似的梦,于是他将怀孕的妇女聚集在一起,下令杀死所有出生的男婴,并将男人与他们的妻子分开。
于是,阿扎尔带着怀有身孕的妻子,将她藏在库法和巴士拉之间的乌尔城或被称为韦尔卡的地方的一个洞穴里,易卜拉欣就出生在这个洞穴里。
(萨莱比,第72-74页;塔巴里,第一卷,第234-235页)
《古兰经》中详细描述的易卜拉欣
(参见《古兰经》42:13)
他阐述了关于真主永恒存在和独一性的论证。
一天晚上,易卜拉欣问他的父亲他所看到的东西是什么,它们是否有创造者,他认为它们应该有主宰;当他看到星星、月亮和太阳时,他都说:“这是我的主宰”;但当他看到它们很快就消失了时,他说:“我不喜欢那些消失的东西”,并表示它们都不是神;“毫无疑问,我作为一位一神论者,已将我的脸转向创造天地万物的真主,我不是多神论者”,他转向了独一的真主。他的主对易卜拉欣说:
“成为穆斯林!”
当他说的时候
“我已归顺万物之主。”
(参见《古兰经》2:131)
并应邀出席了此次活动。
然而,
“我确已在先前引导了易卜拉欣,我确是知道他的。”
(先知书 21:51)
正如经文中提到的那样,先知易卜拉欣在成为先知之前就已经走在正道上。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曾为星辰、月亮和太阳……
“我的主”
他之所以这么说,不是因为他自己相信那些话,而是为了迎合其他人的理解,并让他们清醒过来。
“如果我是上帝,我不会沉没,所以我不会喜欢沉没的东西。”
他这么说,是为了含沙射影地教训他们。
给予诺亚先知的教诲也传给了亚伯拉罕先知,并以经卷的形式赐予了他。
(《古兰经》53:36-37; 87:19)
穆斯林史学家认为,真主曾向先知易卜拉欣降示了十卷经书,这些经书都是寓言故事。
(塔巴里, 1, 313; 参见宗教事务部伊斯兰百科全书, 伊布拉欣条目)
先知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的名字在《古兰经》的二十五章经文中被提及。
六十九
多次提及。在《古兰经》中,先知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以不同的名称和称号被提及,并受到赞扬。在《古兰经》中提到的他的一些称号如下:
哎呀
(唉声叹气),
哈利姆,穆尼布
(祈求真主保佑),
哈尼夫,卡尼特
(侍奉真主)
,
沙基尔。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在讲述先知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的美德时说:
“末日审判日,第一个穿上衣服的人是易卜拉欣(先知)。”
(布哈里圣训集,先知篇,8)。
“一天晚上,我梦见了两个经常出现在我梦中的天使”
(加百列和米迦勒)
来了。我们跟着他们走,最后来到一个高个子的人身边,
(升入天空)
我几乎看不到他的头,因为他个子太高了。那是易卜拉欣(先知)……”
(布哈里圣训集,先知篇,8)。
伊布拉欣(愿主福安之)长期向巴比伦人民宣讲正教,阐述今世、来世、生死和复活;他甚至向最亲近的父亲详细解释了这些问题。然而,首先是他的父亲……
阿泽尔
民众不信奉易卜拉欣(先知),反而否认了他。易卜拉欣(先知)并没有生他父亲的气,也没有怨恨他。他甚至为他祈求真主的慈悯,并对他的父亲说:
“愿主保佑你!我将为你向主祈求宽恕,因为他对我恩慈有加。”
(玛丽亚,19/47)。
此后,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里。
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多次告诫他的族人,偶像毫无益处,只有真主安拉才拥有至高无上的属性。当他看到他的族人并不相信他时,便立即去见了尼姆鲁德。尼姆鲁德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古兰经》中,当时他是族人的首领,他凭借自己的财富和权力,自认为是神。
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向尼姆鲁德讲述了对真主的信仰。但他拒绝了,并与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就他的主进行了辩论。当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说真主既能使人复活也能使人死亡时,尼姆鲁德声称自己也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为了证明这一点,尼姆鲁德带来了两个人,杀了一个,放了另一个;以此证明他有能力杀人和复活。这时,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说:
“真主从东方带来太阳,你为什么不从西方带来呢?”
(古兰经,2:258)
听到这话,尼姆罗德惊呆了。
曾经,那些不愿接受真主信仰的人们,在节日那天,按照习俗将食物带到神庙,放在神像面前,然后去娱乐场所。他们也想带走易卜拉欣(先知),但他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了。当他们去娱乐场所后,易卜拉欣进入神庙,将所有神像都砸得粉碎,只留下最大的一个,以便他们向它祈求。
节日庆典结束后,人们像往常一样来到神庙取食物,却发现神庙已成废墟。他们认为可能是先知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所为,于是便将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叫来,并对他进行了如下质问:
– “伊布拉欣!是你对我们的神像做了这样的事吗?”
先知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回答了这个问题
– “也许是那些大人物干的。如果他能说话,就问问他们!”
回答说。
(先知篇,21/62-63)。
当人们承认偶像既无生命也无法说话时,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便高声宣扬了独一真主的信仰:
– “那么,你们为什么舍弃真主而崇拜那些既不能给你们带来好处也不能给你们带来损害的偶像呢?你们和你们所崇拜的偶像都该遭殃!难道你们还不醒悟吗?”
(先知们,21/66-67)。
伊布拉欣(愿主福安之)的辩护,足以让那些邪恶之人认定他有罪。邪恶之人的首领尼姆鲁德提议处死或焚烧伊布拉欣(愿主福安之),最终决定将其投入火中焚烧。当准备好的火焰达到最猛烈、最炽热的状态时,他们用投石机将伊布拉欣(愿主福安之)抛入火中。然而,掌握火焰和万物的主宰真主,向火焰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火啊!对易卜拉欣变得凉爽而无害吧!”
(众先知,21/69)。
于是,易卜拉欣(先知)从火中获救了。当时,只有一个人相信易卜拉欣(先知),那就是鲁特(先知)。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说:
“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只说了三次谎”
(通过曲解或引申出其他含义)
他撒谎了。这两件事都是为了真主安拉的尊严和喜悦:其中一件是……
(异教徒)
他说:“我病了。”另一个人说:“也许是那些偶像中的某个大偶像干的。”使者对第三个人说:“有一天,易卜拉欣和他的妻子撒拉遇到一个凶残的暴君……”
(布哈里圣训集,先知篇,8)。
事件的后续是这样的:先知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与他的妻子,也就是他叔叔的女儿萨拉(愿主福安之)一起前往埃及,途中他们来到了“埃尔敦”镇。在那里,他们与该镇的国王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阿布·胡莱勒从先知(愿主福安之)那里转述了这件事。先知这样讲述道:
“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和他的妻子萨拉来到一座城市。这座城市里住着一位国王或暴君。他对这个暴君说:”
– “有人来报,说亚伯拉罕带着一位非常美丽的女子进了城。”国王说:
– “伊布拉欣!你身边的女子是谁?是你的什么人?”他问道。伊布拉欣(愿主福安之):
– “(宗教)是我的兄弟。”他说。然后他来到撒拉面前:
——“别让我说谎,我跟他们说你是我的妹妹。我发誓,除了我和你,地上再没有其他信徒了。” 萨拉来到国王身边,国王企图(对她做坏事)。萨拉起身洗了小净,开始祈祷。然后她这样祈祷:
-“主啊!如果我信仰你和你的先知,如果我一直忠于我的丈夫(直到现在都是如此),请不要让我落入这个异教徒手中。”国王喘不过气来,他用脚猛击地面,开始挣扎。于是,萨拉说:
– 他祈祷说:“主啊,如果这个人死了,人们会说这是这个女人杀的。”于是,这个人就安心了。这件事重复了三次。于是,国王对周围的人说:
– “你给我送来了魔鬼。把这个女人送给易卜拉欣(先知),把哈杰尔送给萨拉。”于是萨拉来到易卜拉欣(先知)身边,向他讲述了这件事,并说:
– “你明白了吗!真主羞辱了异教徒;还赐予我一个女奴做仆人。”他说。
(布哈里圣训集,买卖篇,100;赠与篇,36)
.
伊布拉欣(愿主福安之)离开那个国家后,游历了许多地方。最终,他定居在大马士革。在那里,相信他的人日益增多。伊布拉欣(愿主福安之)的信徒们组成了群体……
“亚伯拉罕的子民”
被命名为。
当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离开巴比伦时,他记起了要为他的父亲向真主祈求宽恕,于是他向真主祈祷,为他的父亲求得赦免:
“也原谅我的父亲吧!因为他也是个变态。”
(诗人们,26/86)。
即使是父亲,也不应该为异教徒祈祷,先知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离开家乡时许下的诺言。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的祈祷没有被接受,经文中对此作了如下阐述:
“一旦他们被认定为注定要下地狱,即使是亲属,为异教徒祈求宽恕也不符合先知和信徒的身份。”
(忏悔章,9/113)。
此后,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与鲁特(愿主福安之)、伊斯玛仪(愿主福安之)和伊斯哈格(愿主福安之)一起生活。真主(愿主至高无上)对此说道:
“我们使他们成为我们的仆从,成为引导人们走正道的领袖;我们启示他们行善、礼拜、施舍。他们是侍奉我们的人。”
(众先知,21/73)。
真主安拉也曾赐予易卜拉欣(先知)一本十页的书卷。他长寿之后,临终前去了埃及。据可靠的传述,易卜拉欣(先知)去世后被葬在耶路撒冷附近的哈利勒·拉赫曼(Halilü’r-rahman)之地。
哈乃斐派:
伊布拉欣(先知)的宗教基础是认主独一(真主的唯一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信仰被遗忘,偶像崇拜在阿拉伯人中完全蔓延开来。尽管如此,在少数人身上仍然可以看到认主独一信仰的痕迹。这些人被称为……
“哈尼夫”
据说。
哈尼夫
指远离虚妄,归向真理,并确信真主独一的人。在《古兰经》中
“哈尼夫”
“哈尼夫”一词在多处出现。 “哈尼夫”一词更多地用于指代易卜拉欣先知(愿主福安之)作为一位纯洁虔诚地侍奉真主的仆人。
关于哈尼夫教的经文中包含以下内容:
“你应当虔诚地归顺真主,绝不要成为以物配主的人!”
(约拿书 10:105)
“然后,我们启示你,要遵循易卜拉欣的宗教,他是虔诚的,不是多神教徒。”
(古兰经,第16章,第123节)。
在伊斯兰教之前,阿拉伯社会中,瓦拉卡·本·诺夫尔、阿卜杜拉·本·贾赫什、奥斯曼·本·胡韦里斯、扎伊德·本·阿姆尔、库斯·本·萨伊德等人属于哈尼夫派。他们认为,在无生命、无声、无力之物——偶像面前鞠躬、祈求是丑陋的。(参见……)
梅法伊尔·赫兹勒尔,《沙米尔伊斯兰百科全书》,伊布拉希姆条目。
致以问候和祈祷……
伊斯兰教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