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的恶行应该由国家来制止,还是由个人来制止?

答案

尊敬的兄弟/姐妹,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在一段圣训中这样说道:


“你们当中,谁若看到恶行,若有能力,就用手去纠正;若无能力,就用言语去纠正;若连言语也无法纠正,至少也要在心里憎恶它。但这却是信仰中最薄弱的层次。”

(1)

一些学者认为,驱除邪恶的职责应由国家亲自承担。

“使用武力”

学者们

“通过送达通知”

个人而言

“心怀怨恨(仇恨)”

他们已经声明了他们将要做的事情。

事实上,在《印度教法典》中

劝善

经文中写道:


“劝善惩恶,管理者以行动,学者以言语,个人以内心。”

是的,用武力制止邪恶是国家的职责,因为使用武力的权力属于国家,而不是个人。武力存在于法律之中,而执行法律也是国家的职责。如果个人侵犯了他们的领域,就无法划定界限。因为总会有比强者更强的人出现。这会导致各种暴行、无政府状态和混乱。例如,处决一个罪该万死的人是国家的职责,而个人不能擅自执行这项职责。


个人擅自使用武力会造成实际的混乱,而无知者试图承担学者应尽的职责也会造成思想上的混乱。

这最终也会导致事实上的无政府状态。

一些学者也从这个角度出发,对这则圣训作了如下解释:

如果一个人看到邪恶,就应该用手阻止它。但是,即使这个人有能力阻止邪恶,如果他确信这样做会引发更大的混乱,他就会放弃用手阻止,而尝试用言语或劝告来阻止。如果他知道这样做仍然会引发混乱,那么至少他不会在心里认可这种邪恶,而是憎恨它。

圣训中提到的

“信仰的薄弱”

我们简要解释一下这个问题。一个信徒遇到邪恶时,至少应该在心里憎恶它。否则,这句圣训……

“一个无力阻止邪恶的信徒,他的信仰是薄弱的。”

不应理解为……事实上,伊玛目·纳瓦维在圣训中提到的……

“信仰的薄弱”

问题

“功德不足”

解释为。 许多学者也对圣训中提到的“信仰”一词进行了如下解释:

“阿梅尔”

赋予了意义。

事件中提到的

“任何人”

至于这则圣训的字面意思是否适用于所有人:

每个信徒都有责任在其职权范围内制止邪恶,或者至少对其表示憎恶。正如圣训中所说:


“你们都是牧羊人,你们都要对你们所管理的羊群负责。”

(2)

一家之长对家庭成员负责,老师对学生负责……最终,国家对整个民族负责。这种责任的一个方面是保护人民免受邪恶的侵害,并制止他们所犯下的恶行。在这方面,个人和国家都有义务履行自己的职责。


脚注:

(1) 提尔米济,《纷争篇》,11;伊本·马哲,《纷争篇》,20;艾布·达乌德,《礼拜篇》,242

(2) 布哈里圣训集,婚姻篇,第90条。


致以问候和祈祷……

伊斯兰教问答

最新问题

今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