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声称某些经文存在矛盾之处?

问题详情


有人声称这些经文中存在矛盾之处:

1) 古兰经(Fussilet 12/Mülk 5/Saffat 6,7,8,9)是为人类而降示的,因此必须以人类能够理解的方式书写。然而,经文中提到最近的天空中存在星星,这令人惊讶。仿佛星星是彼此靠近的小石头,而恶魔则用这些石头被击打,因此无法升到更高的地位。此外,星星是一种巨大的火球。但从地球上看,它们确实像小小的闪亮石头和装饰品一样。但实际上,我们知道星星也像太阳一样。

2) 雷电13 这里似乎描述的是一种物理现象(闪电)并非由带电云层引起,而是突然自发产生的。此外,还强调了闪电是真主命令下无因果地发生的,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惩罚或恐吓。而且,在周围有高层建筑的情况下,闪电总是击中建筑物而不是地面上的人,这符合科学,但与这种说法相悖。顺便说一句,即使没有需要恐吓的人,木星上的闪电也比地球上的强十倍。

3) 马利亚(19)/27,28,29,30 这里似乎混淆了亚伦和摩西的妹妹马利亚与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因为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并没有一个叫亚伦的兄弟。

4) 纳兹阿特章 27,28,29,30,31/巴卡拉章 29/弗尔坎章 59 这里前两章的经文似乎存在矛盾。是先创造了天空,还是先创造了大地?一段经文说先创造了天空,另一段则说先创造了大地。此外,从科学角度来看,上述经文并没有正确地阐述地球和天空的形成过程。形成过程既不是六个阶段(分阶段),也不是六天,而是数百万个细微的变化和数百万年的时间。

答案

尊敬的兄弟/姐妹,


我们将尽力逐一回答您的问题:


问题 1:


《古兰经》第41章第12节、第67章第5节、第37章第6-9节指出,古兰经是为人类而降示的,因此必须以人类能够理解的方式书写。然而,经文中提到最近的天空中布满了星星,这令人惊讶。仿佛星星是彼此靠近的小石头,恶魔也用这些石头被击打,因此无法升到更高的地位。此外,星星是一种巨大的火球。但从地球上看,它们确实像小小的闪亮石头和装饰品。但实际上,我们知道星星就像太阳一样。


答案:

经文的译文如下:



“于是,他创造了七层天,分两阶段完成,并赋予每一层天其职能。我们以灯火辉煌的星辰装饰了最近的这层天,并保护它免受破坏。这就是全能全知真主的安排。”



(Fussilet, 41/12)



“我们用闪耀的星辰装饰了天宇,并使它们成为驱逐恶魔的工具,我们还为他们准备了烈火的惩罚。”



(财产,67/5)



“我们以星辰的美丽装饰了最接近地面的天空,并保护它免受一切顽固恶魔的侵害。他们绝不能聆听天上的声音,他们会被从各个方向驱逐,遭受永恒的惩罚。但如果有人偷听,就会有一颗闪亮的火星追赶他。”


(萨法特章,37/6-10)

这些经文中,人们被告知了天空中发生的一些事件。人们不必事先知道这些情况。

真主也向人们讲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情,或者纠正他们所误解的事情。

陨石(流星)和星星可能有很多作用。除了它们像灯一样装饰我们的世界(出现)之外,

可以用它们(火花和流星)来驱逐恶魔。

关于此事的详细信息,可以阅读贝迪乌扎曼的《第十五篇论述》,该论述是对这节经文的解释。这篇“论述”以七个要点阐述了这个问题,其中第七点写道:


“天使与恶魔”

如同鱼类一样,星星也有各种各样的种类。有些非常小,有些非常大。事实上,天空中闪闪发光的都被称为星星。而这些星星中的一种,就像娇嫩的天空脸庞上的镶嵌饰品,就像那棵树上闪耀的果实,就像那片海里赞美真主的鱼儿一样,全能的造物主、至美的创造者(真主)创造了它们,并为天使们创造了游乐场所、坐骑和住所。他还将星星中的一种小类型作为工具,用来驱逐恶魔(驱逐撒旦)。


“这用来驱逐恶魔的流星,可能有三种含义。”


“第一:

这象征并预示着,这场神圣的战斗甚至会在最广阔的范围内展开。


“第二:

天空中,有警觉的守卫者,有顺从的居民。这是对真主军队存在的宣告和暗示,他们不喜欢尘世恶人的混杂和窃听。


“第三个:”

那些卑劣的间谍恶魔,即地狱中卑贱污秽之物的邪恶代表,为了不玷污纯洁圣洁的天堂,不让邪恶的灵魂窥探,如同抛石机和信号弹一样,用来吓唬那些无耻的间谍,那些恶魔被那些流星(火花)从天堂之门驱逐和击退。

“看哪,这位依赖于萤火虫般微弱的头灯,却对《古兰经》的太阳视而不见的宇宙学家先生!请你同时看看这七个阶梯所指出的真理。睁开你的眼睛,放下你的头灯,在如同白昼般明亮的奇迹之光中,领悟这节经文的含义。从这节经文的天空中摘取一颗真理之星,扔向你头顶上的恶魔,驱逐你自己的恶魔。我们也应该这样做,并且……”

主啊,我向你祈求庇护,免受恶魔的诱惑和蛊惑。

我们应该一起说。

(参见《语录》第十五篇)


问题 2:


第13章这里描述的似乎是某种物理现象(闪电)并非由带电云层引起,而是突然自发产生的。此外,还强调了闪电是真主命令下无缘无故发生的,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惩罚或恐吓。而且,在周围有高层建筑的情况下,闪电总是击中建筑物而不是地面上的人,这符合科学,但与这种说法相悖。顺便说一句,即使没有需要恐吓的人,木星上的闪电也比地球上的强十倍。


答案:

经文的含义如下:



“雷霆赞美他,天使也因畏惧他而赞美他。他降下霹雳,击打他所意欲的人。他们却在真主方面争论不休。而真主是惩罚严厉的。”



(雷霆,13/13)

这节经文并没有描述闪电的产生方式,而是强调闪电并非随意出现,而是肩负着各种各样的使命。


“他会降下闪电”


从他的话语中并不能得出他们是突然被创造出来的结论。每个事物的形成和产生都可能有一些原因。但幕后真正的主宰是真主。

父母是人类诞生的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是由父母创造的,同样,万物的产生也是出于真主的知识和意志。真主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如果不是这样,宇宙很快就会陷入混乱,秩序就会崩溃。

宇宙中持续数十亿年的永恒秩序

这是他监护权的明确证据,表明他对一切都知情。

此外,经文中提到闪电击中某些人是真主所意欲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闪电就像射向人类的箭一样,只为击中人类而存在。仅仅是……

真主知道这些事情的发生,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有这种说法。

或者说,就像所有事物一样,闪电也有许多作用。这些作用也可能因行星而异。


问题 3:


玛利亚(19)/27,28,29,30 这里似乎混淆了先知哈伦和先知摩西的妹妹玛利亚与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因为先知玛利亚并没有一个叫哈伦的兄弟。


答案:

在这些经文中,对于圣母玛利亚

“哈伦的兄弟”

关于“他的话语”这一表达,经文注释中作出了以下解释:


1.

这里的哈伦是玛利亚的同母兄弟,根据一种说法,他也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在以色列人中以其权威而闻名。


2.

这里的哈伦是位在以色列人中以其权威而闻名的人物,正直的人们都以他为榜样或将自己比作他。关于这一点,有以下记载:

穆吉尔·本·舒巴说:“真主的使者(愿主福安之)派我前往(基督教部落)奈季兰。他们对我说:”

你们在《古兰经》里读到“哈伦的兄弟”这句话。可是,你们知道摩西和耶稣之间隔了多久吗?!”

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把情况告诉了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他说道:


“你为什么不告诉他们,他们(玛利亚时代的人)是以他们之前的先知和义人的名字来称呼的呢!”


3.

这里指的是摩西的兄弟亚伦。至于玛利亚被称为他的姐妹,则是……

因为他出身于哈鲁诺家族,是哈鲁诺家族的后裔。


4.

哈伦(先知)的族人中,有许多邪恶和淫乱之人。因此,他们将玛丽亚(圣母)与哈伦(先知)的族人联系起来,以此来侮辱玛丽亚(圣母)。


5.

这个哈伦是来自以色列人的一个恶棍,他们(为了侮辱)把玛丽亚圣母比作他。

根据这些说明

“啊,哈伦的妹妹”

“妹妹(uht)”一词,在表达中,要么是字面意思,要么是比喻义。

的确如此

兄弟 (xiōngdì)

这个词在阿拉伯语中也有类似的含义,例如《古兰经》第43章(祖赫鲁夫章)第48节……


问题 4:


《纳兹亚特章》27、28、29、30、31节/《古兰经》2:29/《古兰经》25:59 这里前两节经文的说法似乎存在矛盾。是先创造了天空,还是先创造了大地?一节经文说先创造了天空,另一节经文则说先创造了大地。此外,从科学角度来看,上述经文并没有正确地阐述地球和天空的形成过程。形成过程既不是六个阶段(分阶段),也不是六天,而是数百万个细微的变化和数百万年的时间。


答案:



“此后,他铺设了地球。”



(Naziat, 79/30)

经文中提到,先有天,后有地;



“他为你们创造了地上的一切。然后……”

(以其独特的方式)

他转向天空,创造并安排了七层天。

(整理)

他确是全知万物的。



(古兰经,2:29)

经文中提到,先有大地,后有天空;


“……天地相连,他将它们分开……”



(先知,21/30)

而经文中似乎也提到了他们是被一起创造出来的。

如果将这三节经文放在一起解读,就会发现,正如大爆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

天地万物,最初如同一团混沌,融合在一起。

在此分离之际,大地呈现出不同的状态,配备了适宜未来人类生存的物质,同时天空也被安排为七层天。

稍后

在天空被安排成七层天之后,地球开始进入适宜生命居住的阶段,植物、动物,最后是人类被创造出来。



“创造天地及其间万物于六日,然后升上宝座的”

(统治它的)

他是至仁主。去问问知情者吧。”



(Furkan, 25/59)

需要指出的是,宇宙起源的奥秘尚未完全解开,许多问题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已知的事物与未知的事物相比,微乎其微。

宇宙确实在逐渐膨胀,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数十亿年。但这并不排除一些重要阶段的存在。

对于土地也是如此。它也经历过一些重要的变革时期。

以下是经文中的内容

诸如“两天”、“四天”、“六天”之类的表达方式,旨在突出这些截然不同的重大变革。


致以问候和祈祷……

伊斯兰教问答

最新问题

今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