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迷不悟者是谁?

问题详情


– 《古兰经》3:135节说:“他们不坚持犯错”,例如,一个人犯了100次罪,每次都真诚地悔过,这算不算坚持犯错?

答案

尊敬的兄弟/姐妹,


执迷不悟者


那些不悔改罪过的人。


真主确是宽恕的。

然而,真主并没有承诺赦免所有罪过和所有人的罪过。只有在真诚悔过之后,才会有赦免的承诺。

一个人即使悔过自新,放弃罪恶,但后来又落入私欲和魔鬼的陷阱,重蹈覆辙,他所能做的仍然是悔过。这样的人放弃罪恶,表明他当时的真诚。后来再次犯同样的罪,并不违背他之前的真诚。

事实上,根据一段圣训的记载,我们的先知(愿主福安之):

“真心悔过、忏悔的人,即使一天犯七十次错,也不算执迷不悟。”

奉旨。

(伊赫亚, 1/312; 4/47).

这段圣训记载于阿布·达乌德的《礼拜篇》第361节、《维特尔篇》第26节和提尔米兹的《祈祷篇》第106节。

学者们对相关圣训的解释如下:

如果一个人忏悔了他所犯下的罪过,但他又重蹈覆辙,再次犯下同样的罪过,或者犯下其他的罪过,

即使每次都忏悔,这个人无论一天犯多少次同样的罪,也不算执迷不悟。

执迷不悟者,是指不为所犯之罪悔过、不忏悔的人。而执迷不悟本身,就意味着犯下许多罪过。伊本·马利克说,执迷不悟就是坚持犯罪,持续不断地犯罪。

此外,经文中还提到,不应绝望于真主的宽恕,对于那些决心彻底悔改所犯之罪的人,真主的大门随时敞开,这种悔过会被接受,先前所犯之罪的多少、大小或种类都不会成为障碍。

事实上,经文中是这样说的:



“你们这些过分放纵自己的人啊!不要对真主的慈悯绝望……因为真主确能赦免一切罪过。”



(《古兰经》39:53)

所以说,

纳苏赫·托夫贝

真诚的悔过,意味着不再执迷于罪恶。

我们应该衡量的是我们在忏悔时所表现出的真诚程度。如果目的是……

“我先忏悔一下,把现在的罪过都洗清,然后犯了新的罪再忏悔;这样既不会烫伤肉,也不会烤焦肉串……”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认真听取真主在以下经文中的警告:



“要知道,真主确知你们心中所隐藏的一切,所以要敬畏他,不要违抗他的命令!”



(古兰经,2:235)

在简短的说明之后,让我们来看一下经文的细节:

相关经文的译文如下:


“你们当争先恐后地寻求你们主的饶恕,以及为敬畏者预备的、其广阔如同天地般的天堂!”


他们无论在富裕还是贫困时都为真主之道而施舍,克制怒气,宽恕他人。真主喜爱行善的人。


当他们做了丑事或伤害了自己时,他们会想起真主,并立即祈求真主宽恕他们的罪过。除了真主,谁还能宽恕他们的罪过呢?他们不会明知故犯。


这就是他们所作所为的报应:他们的主将赦免他们,并赐予他们下临诸河的乐园,他们将永居其中。行善者的报酬真美好!”


(古兰经,3:133-136)

前三节经文阐述了利息在借贷双方身上引发的自私、吝啬、贪婪和贪欲等负面情绪,以及由此产生的仇恨、嫉妒、愤怒和敌意等,并提出了消除这些负面情绪、治愈这些“疾病”的基本原则,是对伊斯兰道德的概括。

正如之前第131节经文中提到,如果避免收取利息,就能免受为不信者准备的地狱之苦一样,这里也阐述了那些具备经文中提到的道德品质的人将获得的奖赏,并引导穆斯林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第133节经文指出,获得真主的恩典,进入如同天地般广阔的天堂,是我们所有道德行为的根本目标;并提醒我们,行善不应出于对世俗利益的追求,而应出于对真主的敬畏和爱戴,即虔诚,只为来世的幸福。

134和135节经文则阐述了伊斯兰教中理想的道德规范。

“虔诚的人”

被认为是基本道德品质。

这些是:

–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慷慨大方,

– 战胜愤怒,

– 宽恕他人,

– 诸如承认并放弃自身错误之类的品质。

这些品质,只有那些摆脱了欲望和自私情感,获得自由的崇高灵魂才能拥有。

词典里

“覆盖”

“宽恕”一词,其含义为……

“真主宽恕仆人的罪过和过失”

意思是。


天堂

在词典里

“花园,一个被植物和茂密树木覆盖的地方”

意思是。

术语上

天堂是“一个装饰着各种恩典的来世住所,信徒们将永远居住在那里”。

意思是。

第134节中提到的

serrâ’

在经注中

“令人愉悦和舒适的境况”

;

达拉

‘则’

“造成损害和痛苦的境况”

解释如下。因此,这里的两种支出是:

“无论贫富贵贱”,“无论喜怒哀乐”,“无论生前死后,通过信托方式”

正如所理解的那样,即所产生的支出。

“用于帮助亲属的令人欣慰的援助以及用于击败敌人的开支”

也可以理解为。

真主在上一节经文中号召他的仆民为了赢得为敬畏者准备的天堂而竞争,于是人们便好奇敬畏者是谁,他们具有哪些品质;因此,本节经文阐述了敬畏者的品质。

这些是:


a)


他们在富裕和贫困时都为真主之道而施舍,也就是说,他们把自己的财产用于行善。

无论富裕还是贫困,都不会改变他们的行为:富裕不会使他们变得自私和欺骗,贫困也不会使他们忘记在真主的道路上施舍。


b)


他们克服愤怒,宽恕他人的过错。“愤怒”

我们翻译成

gayz

术语一词

“对令人不快的事物所产生的兴奋感”

意思是愤怒。它被认为是愤怒的根源。愤怒会产生复仇的意愿,并且会在脸上和其他部位不自主地表现出来,而怨恨只是一种存在于心中的情感。

(阿卢西对相关经文的解读)

根据经文的描述,人们的虔诚之心在这些事情上也发挥着作用,使他们能够克服愤怒,宽恕他人。事实上,经文中提到的

“卡兹姆”

(复数形式为 kâzımın) 一词

“能够克制怒火,即使有能力报复,也不会对伤害自己的人进行报复,而是选择忍耐的人”

意思是。

(Elmalılı对相关经文的解释)


c)

当他们犯下罪恶或以某种方式迫害自己时

他们立刻记念真主,并为自己的罪过悔过。

他们不会坚持己见。

经文中提到的

妓女

词语

“丑陋和令人厌恶的行为或言语”

意思是。 特别是

“通奸”

意思是。

而虐待自己,

“犯下任何罪行”

意思是。这些罪恶之首是崇拜除真主以外的神灵(多神教)。

然而

妓女

“对他人犯下的罪过”

而虐待自己则是

正如它被解释为“只与个人自身有关,与他人无关的罪过”一样。

艾尔马勒勒 (Elmalılı) (月)


妓女

“大罪”

另一个

也被解释为“小罪”。

(谢瓦卡尼对相关经文的注释)

全能的真主深知他所创造的人类的优点和缺点,出于他的慈悲和怜悯,即使犯下大罪,他也会原谅一个罪孽深重的信徒——


没有将他逐出信徒的行列


例如,那些意识到自己将要在真主面前接受审判,并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忏悔和寻求宽恕的人。


他并没有将我从那些将进入天堂的虔诚者中分离出来。

那些具备虔诚品德并履行其义务的人,是真主所喜爱的。真主将在来世给予他们报酬。(参见:艾布·达乌德,《礼仪》,2-3;《穆斯奈德》,III,440)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说:


“真正的摔跤冠军不是战胜对手的人,而是能够控制自己怒火的人。”


(布哈里圣训集,礼仪篇,76,102;穆斯林圣训集,孝道篇,107,108)

然而,在个人事务中克制怒火是真主的命令,是一种值得称赞的行为;但在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中,面对可能扰乱社会秩序和传播邪恶的情况,则不应表现出软弱。

在乌胡德战役的失败中,放高利贷者身上也存在的负面情绪,特别是对物质的贪婪,其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因此,全能的真主告诫他的仆民:

– 停止使人染上恶习的利息,

– 服从真主及其使者,

– 他呼吁人们竞相行善,以求得他的宽恕,并赢得为敬畏者预备的广阔天堂。

– 并告知他喜爱那些有此善行的仆人。

在第136节经文中,真主许诺,对于那些具备上述特征、虔诚的信士,他将赦免他们过去的罪过,并将他们安置在天堂里,那里有河流从其下流淌,他们将永居其中。

这并非他们行为应得的报酬,而是真主对他们的恩惠和承诺的实现。


致以问候和祈祷……

伊斯兰教问答

最新问题

今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