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兄弟/姐妹,
在这些问题上,穆斯林必须非常谨慎。尤其是在当今时代,一些信仰薄弱的人亵渎圣物,往往并非出于不信,而是因为信仰不够坚定。
传教士是痛苦的;
人们偏离正道,违背真主的旨意,背叛真主,这会深深地刺痛传教者的心。
叛教者
这会让他痛苦不堪,让他感到无助和束手无策,让他感到窒息。古兰经对我们的先知(愿主福安之)说:
“你几乎要因为他们不信道而自杀。”
(诗人,26/3)
这时,它描绘了真主使者为了传达教义所遭受的苦难,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状态。本质上,这种精神状态取决于苦难的性质和程度,存在于每一个传教者身上,也理应如此。
叛教
这意味着叛教。因此
如果是叛教者,
他否认了自己曾经信仰的一切神圣事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背叛了穆斯林。背叛一次,就可能永远背叛。因此,在一些人看来,叛教者没有生存权。然而,根据法学家系统化的说法,叛教者因何事而叛教,首先要将此事及其最细微的细节都向他解释清楚。要对他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尝试说服他。如果所有这些都无效,那么当这个人被证明是伊斯兰教体内的毒瘤和脓疮时,就会对他采取相应的措施。(1) 然而,任何穆斯林都不能对别人的叛教漠不关心。因为伊斯兰教的仁慈理念不允许这样做。也许每个听到这件事的穆斯林,都会根据自己的意识水平,对这种叛教事件感到悲伤和痛苦。但传教者的痛苦比任何人都更深,因为引导人们走向正道是他的存在意义。
以下是哈立德·本·瓦利德(愿主喜悦他)经历的一件事,以及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对此事的反应。哈立德在处理叛教问题时过于仓促,执行了一次处决。当这个消息传到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那里时,他非常悲伤,举起双手说:
“主啊,我向你祈求,免受哈立德所作所为的伤害。”
他这样说着,向真主祈祷。(2)
真主的使者(愿主福安之)的这种敏感性,也同样体现在他周围的人身上。例如,有人从耶玛麦回来,欧麦尔(愿主喜悦之)问他是否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情。来人说,没有什么严重的事情,只是他们中间有人叛教了。欧麦尔(愿主喜悦之)激动地站起身来,说:
“你们对他做了什么?”
问道。那人,
“我们杀了他们。”
当他说到这里时,欧麦尔(愿主喜悦他)像真主的使者(愿主福安之)一样叹了口气,然后对那人说:
“你们不应该把他关起来,让他待一会儿吗?”
然后,他举起双手,向他的主祈祷:
“我发誓,我当时不在他们身边,不知道他们做了这些事。而且我发誓,当我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并不赞同他们的所作所为。”
(3)
每个穆斯林都有责任履行自己的职责。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赋予了他一些责任。每个穆斯林都应根据自己的地位承担责任。我们可以通过一段圣训来了解这个问题:
“见恶则以手制之,手不能制则以口制之,口不能制则以心恶之。”
奉旨。
并非每个人都能在任何情况下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这段圣训。
例如,如果我们看到路上有坏事发生,试图用武力纠正,甚至殴打对方,而对方又提起诉讼,那么我们也会受到惩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句圣训的含义呢?
用手纠正,是当权者,也就是政府和治安部门的职责;用言语纠正,是学者的职责;而从内心憎恶,则是其他人的职责。
对叛教者进行审判是国家的职责。除授权人员外,任何人不得擅自处死或惩罚叛教者。应劝诫他们悔过自新。
脚注:
(1) 布哈里,《迪亚特》6;穆斯林,《卡萨马》25;萨拉赫西,《梅布苏特》10/98;卡萨尼,《贝迪乌·萨奈》7/134。
(2) 布哈里,《马加齐》,58;伊本·希沙姆,《先知传》,4/72。
(3) 《穆瓦塔》,阿克迪耶,第58页。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信息:
仅凭某人的一些言论就断定其为异教徒,并称其为异端,这样做是否正确?
致以问候和祈祷……
伊斯兰教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