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请问您能提供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吗?
尊敬的兄弟/姐妹,
根据伊斯兰教信仰,人是:
他/她是一个拥有最完美的智力、体魄、道德和精神天赋和能力的生命体。
人
他生来纯洁无瑕,身心俱佳,具备各种物质和精神提升的潜能。无论外貌还是内心,他都是万物中最美好的。正如《古兰经》中所说:
“我们确已创造了人类,赋予他们最美的形态。”
(1) 奉旨。
因此,尊重人性和服务个人应该被视为基本哲学和意志。因为人是真主在地球上的使者和代理人。古兰经中这样描述了他的这一特性:
“记住,你的主曾对众天使说:”
“我将在大地上创造一个代理人。”
说……
(2)
根据伊斯兰教义,每个人都是真主的仆人。
只要没有一个人被排除在外,所有的人都享有自然权利。这些权利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是基于其作为人的身份而拥有的。所有的人都像一个家庭的成员一样。高贵并非天生,而是源于道德美德、对权利和义务的忠诚。无论属于哪个种族、阶级、职业或等级,所有的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把其他人视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并以这种方式对待他们。任何个人都不能因为其所属的阶级、职业、种族或性别而被剥夺任何自然权利。
同样,根据伊斯兰教义,所有人在正义面前都是平等的。
只要履行对国家的义务,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就没有区别。(3)
总之,无论信徒与否,人都是真主的仆人,是美好的托付。因此,人拥有尊严,值得尊敬。在人与人之间,不因信仰而有所区别,将他们视为拥有平等权利、义务、价值和尊严的存在,这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理念。
从人权角度来看
告别演说
它是伊斯兰教的重要文献之一。众所周知,告别辞是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在迁徙后的第十年,为履行朝觐功课来到麦加,在告别朝觐期间发表的演讲的总称。然而,告别辞并非仅仅指在阿拉法特发表的演讲,而是指在阿拉法特(伊斯兰历10年12月10日)的阿拉法特日和在米纳的宰牲节第二天发表的全部演讲。(4) 其中最著名的是在阿拉法特发表的演讲,当时听众超过14万人,男女老少都有。这篇演讲总结了作为基本准则的人的权利和义务。
鉴于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在发表这篇演讲三个月后就去世了,这便是他真正的遗嘱。
(5)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在开始向这浩大的群众发表演讲之前,通过杰里尔·本·阿卜杜拉确保了现场的安静,并安排了像雷比亚·本·乌梅耶这样声音洪亮的宣讲者,让他们一句一句地重复他的讲话,确保远处的听众也能听到,这在技术上相当于使用了某种扩音设备。(6)
现在,让我们引用伊斯兰历史上被铭记为“告别演说”的这篇重要且具有普遍意义的布道词中的一些章节,并尝试解释其内容:
“一切赞颂和感谢都归于真主;我们赞美他,向他祈求帮助,向他祈求宽恕,并归向他。我们向真主寻求庇护,免受我们自身邪恶的侵害,免受我们行为和举止的恶果。真主使谁迷误,谁就无法得到引导。我作证,除真主外,别无神明,他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与他同等的。我又作证,穆罕默德是他的仆人和使者。”
“真主的仆民们!我劝诫你们敬畏真主,并鼓励你们服从他。我希望以最好、最吉祥的事情开始我的讲话:”
“人们啊!请听我说。因为我不知道,今年之后,我是否还能在这里与你们再次相聚。”“人们啊!你们的生命、财产、尊严和荣誉,如同这片土地(麦加)、这个月份(宰尔希杰)和今天一样神圣,直到你们与主相遇之日。注意!我传达了吗?真主啊,你作证!”
“凡是受托保管他人财物的人,都应当将财物归还给委托人。”
“从今以后,蒙昧时期所收取的利息一律取消;但是,你们的本金仍然归你们所有;这样,你们既不会遭受不义,也不会对别人施加不义。真主已经禁止了利息。我首先要取消的是我叔父阿巴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利布的利息。”
“蒙昧时代的血仇制度已被废除:我首先要废除的是我侄子阿米尔·伊本·拉比阿·伊本·哈里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利卜的血仇。”
“蒙昧时代(指麦加城)的习俗已被废除,但守护天房(sidâne)和为朝圣者供水(sikaye)的职责除外。”
“人们啊!恶魔确实已经放弃了在你们这片土地上被崇拜的希望。但是,在你们认为微不足道的其他行为和举动中,他仍然会乐于让你们服从他。”
“人们啊!我劝你们要尊重你们妻子的权利,要敬畏真主。你们对妻子有权利,妻子对你们也有权利。你们要善待妻子,因为她们是你们的保护和监护下的人。你们要敬畏真主,要尊重妇女。”
“人们啊!信士们是兄弟。未经兄弟完全同意,任何人不得侵占兄弟的财产。真主已在《古兰经》中赋予每个权利拥有者应得的权利。”
“在我之后,你们不要陷入异端邪说,互相残杀。事实上,我留给你们的是一件东西,只要你们坚持它,就不会陷入迷误和邪恶:那就是真主的经典和祂先知的圣训。”
“人们啊!你们的真主是独一的,你们的祖先也是独一的。你们都是从阿丹(亚当)繁衍而来的,而阿丹(亚当)是用泥土创造的。在真主看来,你们中最尊贵的是最敬畏真主的人。阿拉伯人对非阿拉伯人没有任何优越性,除非是敬畏真主。”
在布道结束后,先知(愿主福安之)对面前那庞大的人群说:
“人们啊!明天他们会问我关于你们的事,你们怎么说呢?”
他问道。圣门弟子们:
我们作证,你已传达了真主的启示,完成了你的使命,并向我们留下了遗嘱和忠告。
他们说。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举起他那神圣的食指指向天空,然后又转向会众,三次重复这个动作:
“主啊,请作证!主啊,请作证!在场的人要将这些话传达给不在场的人。”
(8) 说道。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正如所见——在赞美和感谢真主之后,开始了他的演讲:
“Eyyühennas:人们啊!”
他以一声呼喊开始,首先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然后向全世界发出了呼吁。
这篇讲道触及了伊斯兰教的基本主题,
废除蒙昧时代的习俗,平等,自由,血仇,利息,信托,特别是人权,家庭法中规定的夫妻权利,遗嘱,血统,通奸,债务和担保。
鉴于其涉及诸多法律问题,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的这篇演讲,并非仅仅是向穆斯林发表的普通演讲,而是一篇具有历史意义、涵盖全人类的演讲,也是一篇……
人权普遍宣言。
讲道中出现7-8次,并构成段落开头的是
“人们啊!/ 各位啊!”
这个词语体现了这篇演讲或声明的普遍性,即它适用于所有人。因为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通过这个词语,不仅向在场的穆斯林,也向不在场的非穆斯林,甚至是不信教、不认识真主的所有人发出了呼吁。因为……
“纳斯”
“穆斯林”一词是一个绝对的词语,它包含了信徒和非信徒;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男人和女人;在场的人和不在场的人;总之,所有有理智的、负有责任的人。因此,这个信息并非仅限于当时在场的人群;而是一个向全世界发出的公开邀请。先知(愿主福安之)从在场的人那里得到了承诺,他们将接受并传播他宣布的原则。三个月后,他就去世了。(7)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在他的训诫中倡导了一系列社会改革。他禁止富人对穷人进行任何形式的剥削,废除了借贷利息。他命令男人们善待他们的妻子,因为她们是他们的伴侣和助手,并彻底废除了种族和国籍的差异。阿拉伯人对非阿拉伯人没有任何优越性,因为全人类实际上都属于同一个种族。此外,他还宣布生命、财产、名誉和尊严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在告别演说中,仿佛是对伊斯兰教义的总结。所有主题都围绕着真主、人类和其他生物这三者展开。人们被视为如同梳子的齿一样平等。人的自身、生命、财产、思想以及一切都得到了不可侵犯的保障。总之,这篇演说重新确立了人们失去的权利。
在告别演说中,除了其他议题外,还特别强调了以下几点,这些对于个人和社会生活都至关重要:
1.
人人享有生命、财产和名誉不受侵犯的权利。
2.
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伤害任何人。
3.
所有穆斯林都是兄弟。
4.
所有债务都将得到偿还,并且不会支付任何超出借款金额的额外款项(利息)。
5.
禁止血亲复仇和私自执行正义。
6.
妇女是男人的生活伴侣,因此她们应该受到善待,并且她们也被赋予了与男人一样的个人财产所有权。
7.
声明指出,人人生而平等,不分种族和肤色。
8.
禁止通奸等危害家庭和社会生活的行为。
9.
《古兰经》被视为留给人类的一项信托,并被建议要紧紧抓住它。
10.
伊斯兰教时期,澄清了阿拉伯人蒙昧时期关于日期、月份和年份计算的争议,禁止为了利益而将某些月份定为合法,某些月份定为非法,以及更改这些月份的顺序,并将一年确定为十二个月。此外,还指出了麦加及其周边地区的圣洁性。
11.
强调必须将信托物归还给所有者。
告别演说从法律角度来看,其对人权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它带来了一系列宗教、科学、社会、行政、政治和家庭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这篇演讲在社会学史上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在这篇演讲中废除了蒙昧时代的全部习俗和传统,并宣布了他关于权利和义务的法令,每一个法令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在发表这篇演讲的那一天,伊斯兰教以其全部的力量和辉煌向世界宣告,蒙昧时代的所有黑暗和邪恶都已过去,不复存在。
告别演说
人权
632
既然当年已经向全世界如此宣告,今天西方人却拿人权说事,
1215
英国人当年为自己所接受的
自由大宪章
这需要追溯到多远。然而,这份契约并非直接存在于国王和公民之间,而是包含国王与代表公民的贵族之间的一系列权利和义务。随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将人权提上了议程,并发表了人权宣言。最终,联合国……
1948年
年制作的
世界人权宣言
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形式。即使将人权追溯到1215年,告别演说也早在583年前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告别演说也具有历史价值。(9)
《告别演说》也是一份对未来法律、政治和行政领域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文献。特别是穆斯林,由于他们将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视为生活中的榜样,因此在各个领域都能看到他的影响。在法律、经济和政治领域都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阿里(愿主喜悦之)在担任哈里发期间写给埃及总督马利克·本·哈里斯·埃什特的政治协议书——命令书,正是受到了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告别演说》的启发而制定的。(10)
愿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人们互相尊重彼此权利和法律的世界里……
脚注:
1. 泥土,4.
2:30 (古兰经章节编号)
3. 阿拉丁·阿布·贝克尔·本·马苏德·卡萨尼,《工艺的奇迹》,黎巴嫩,1974年,第7卷,第100页。
4. Kamil Miras,《Tecrid-i Sarih》译注,宗教事务部出版,第10卷,第396页。
5. 穆罕默德·哈米杜拉教授;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赛义德·穆特卢译),伊斯坦布尔,1966年,第1卷,第175页。
6. 遗产法,第10章,第396条。
7. Hayrettin Karaman教授,《比较伊斯兰法》,伊斯坦布尔,1978年,第1卷,第46页。
8. 《告别演说》全文,参见:Kâmil Miras,《同上》,第10卷,第397-399页;穆罕默德·哈米杜拉教授,《同上》,第1卷,第175-177页;《宗教事务科学杂志》,第28卷,第1期,第3-6页。
9. 奥斯曼·埃斯基奇奥卢教授,《伊斯兰法视角下的法律与人权》,伊兹密尔,1996年,第255、256、262、263、265、269、271页。
10. Ahmet Gürkan,《伊斯兰文化对西方的文明化》,安卡拉,1975年,第333页。
致以问候和祈祷……
伊斯兰教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