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说谎了吗?

问题详情

– 《古兰经》中记载,先知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打碎了偶像,然后说:“不,不是我做的,是这些大偶像做的。你们去问问它们,如果它们能说话的话!”……

答案

尊敬的兄弟/姐妹,

在看待先知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即真主的挚友,一位以这一称号而闻名的先知——所说的一些话时,我们必须以不同于看待我们普通人的方式来审视。

意图在人的行为中起着决定善恶的作用。

我们的学者们这样解释先知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的话语:

他的意思是,他对你所做的事情以及你邀请他参加的活动感到不舒服。

他的意思是说,从宗教角度来说,我们是兄弟。

他的陈述是这样的:当他们问是谁干的,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为了让他们思考,好像是想说:就是我干的。这就是说,如果意图是这样的,那么这句话就不是谎言。

怀着美好的意图,丑陋的事物也会变得美好;怀着邪恶的意图,美好的事物也会变得丑陋。

“恶”和“邪恶”指的是坏和邪恶,“善”指的是好和美好。

对于那些本质上是坏事,但由于意图而被归类为好事的行为,通常会举以下例子:

对于一位非穆斯林军队指挥官询问伊斯兰军队的情况,为了避免伊斯兰教受到损害,当然可以撒谎,而且这种谎言是完全允许的。谎言本身是丑陋的、邪恶的;但如果意图是好的,它就变成了善行。在当今世界,谎言普遍且肆无忌惮地被使用,当然,我们不应该将先知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的这些话与我们的谎言混为一谈。

例如,杀人,也就是谋杀,本身就是一件坏事,是一种罪恶。

但是,为了正义和真理而做的事情,是善行,会留下美名。

侵吞孤儿的财产也是一种罪恶;不仅不能侵吞,甚至连靠近它都是被禁止的。但是,如果靠近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那份财产,情况就不同了,罪恶就变成了善行。

在其领域内,一位合格且有权威的人可以关注针对伊斯兰教的出版物。阅读负面文章显然不是好事。但如果目的是为了回应这些错误观点,那么这种恶行就会转化为善行。

罪恶分为大小两种。主要罪恶如下:1

所有先知,无论是在他们成为先知之前还是之后,都从未犯过任何重大罪过。

然而,一些先知由于疏忽、遗忘或放弃更好的选择,犯下了一些我们所不了解的错误。例如,亚当(愿主福安之)在天堂吃禁果就是一个例子。亚当(愿主福安之)吃禁果并非犯下了我们所理解意义上的罪过,而是放弃了更好的选择。因为,吃禁果并非被禁止,所以不能被视为罪过。最终,他们也因此失去了天堂的恩典。天堂里没有罪过和善行的概念,这也说明了这种错误与我们所知的罪过有所不同。

天堂的恩典之一就是那里没有需求。³ 因为天堂里吃喝的东西没有残渣,所以亚当和夏娃在天堂里不需要大小便。他们的私处被衣服或光芒遮盖着。⁴

真主禁止他们吃禁树的果实,因为吃了禁树的果实会导致羞体暴露,以及大小便等令人不适的事情。5

事实上,当他们吃了禁果后,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的私处就暴露了出来。因为那些地方不应该暴露,所以他们开始用树叶遮盖。6

我们不能忘记亚当(愿主福安之)因吃了禁果而被逐出天堂,其中也包含了命运的安排。因为,真主创造人类的智慧和目的,只有通过亚当(愿主福安之)和夏娃从天堂来到人间才能实现。阿布·哈桑·沙兹利关于亚当(愿主福安之)的过失这样说道:

7

先知约拿(愿主福安之)受命为先知后,开始劝导他的族人信奉真主。尽管他长期宣教,但仍然没有对民众产生影响。这令约拿先知(愿主福安之)感到苦恼。为了摆脱这种苦恼,他未经真主许可便离开了他的族人。约拿先知(愿主福安之)的这一举动,使他如同一个逃离主人的奴隶。8

然而,先知约拿(愿主福安之)的这一举动不应被理解为逃避职责或反抗赋予他职责的人。约拿(愿主福安之)只是远离了不服从真主召唤的人民。对于先知以外的人来说,这不算错误;对于先知来说,这也不是需要惩罚的罪过。

然而,真主告诫我们的先知(愿主福安之),即使身处困境,也不要像先知尤努斯(愿主福安之)那样行事,并说道:

9

是的,不应该把先知们的过失视为罪过。因为罪过是需要受到惩罚的。而先知们不会因为他们的过失而受到任何惩罚。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信息:

1. 巴尔拉书简,第179页。

2. 《穆瓦扎赫·伊尔米·凯拉姆》,第184页;《菲克赫·埃克贝尔·谢尔希》,第154页;《里萨莱·哈米迪耶》,第491页。

3.穆斯林,天堂15。

4. 《大注释》,14:49;《真理的宗教:古兰经的语言》,3:2140。

5. 《阐明概要》,2:4748。

《古兰经》第七章(阿莱夫章)第二十二节。

7. 《哈米迪耶论集》,第611页。

8.《 البيان概要》, 2: 4748.

《古兰经》第68章第48节。


致以问候和祈祷……

伊斯兰教问答

最新问题

今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