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麦赫迪?“麦赫迪”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

Mehdi kimdir? Kavram olarak "mehdi" ne demektir?
答案

尊敬的兄弟/姐妹,

有一天,真主的使者对阿夫·本·马利克说:


“将会出现许多黑暗而剧烈的纷争,纷争接踵而至,直到我的后裔中出现一位被称为麦赫迪的人。当你遇到他时,要追随他,这样你就能成为那些获得引导的人。”

1. 他们吩咐道。

艾布·赛义德·胡德里传述:


“我们担心在先知之后会发生一件大事,于是我们向先知询问此事。他便预言了弥赛亚的到来。”

2

毫无疑问,这些时期是人们热切期盼精神救世主到来的时期。在这样的时刻,根据预言,末世的期待人物——麦赫迪将会到来,因此,对他效忠、追随他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也鼓励他的信徒这样做,


“你们当中谁能赶上那一天,就一定要加入他们,即使是爬着雪地也要去。”

3. 他们吩咐道。

在另一段圣训中,真主的使者在回答胡宰法·耶马尼的提问时,告知人们善之后会有恶,恶之后会有和平,并说:“

和解之后会发生什么?

当他问到“……”时,他们这样回答道:


“他会诱导你走向歧途。所以,当你看到那一天出现一位哈里发时,即使要咬着树根也要跑到他身边,直到死去。”

4位大人吩咐过。

圣训中教导我们,即使是爬在雪地上,咬着树根也要追随的哈里发,显然就是指马赫迪圣人。

这个问题在先知时代也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于乌姆·萨拉玛(先知的妻子)向先知……

“弥赛亚会来吗?”

他感到有必要问这个问题,真主的使者也……

“是的,他应该来。”

他们给出了5个答案。甚至在另一段圣训中,他们提到即使世界末日只剩一天,真主也会延长这一天,并派遣麦赫迪(Mahdi)到来6,这表明他的到来是必然的。

根据另一则从阿里那里传来的圣训,有一天,他看着他的儿子哈桑,说道:


“正如先知(愿主福安之)所说,我的这个儿子一定是赛义德(先生、温和、优雅、绅士)。不久之后,他的后裔中将会出现一位以先知(愿主福安之)之名命名的人,他的品德将与先知(愿主福安之)相似,但他的外貌(身体和形体特征)将与先知(愿主福安之)不同。”

请。7

伟大学者塔夫塔扎尼(马苏德·本·奥马尔)在其著名的著作《目的之阐释》中,在论述麦赫迪相关话题的开篇便写道:


“关于一位将以正义和善良充满世界的伊玛目(领袖、长者、救世主)的出现,有许多可靠的圣训记载。”

8


这位弥赛亚是谁?


先知穆罕默德为什么特别建议我们效法他?如果我们生活在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认识他?


既然他身处那个混乱、动荡、腐败和堕落的时代,那么他将与谁对抗,又将如何斗争呢?他的特点是什么?

除非这些以及类似问题的答案为人所知,否则人们当然无法完全理解弥赛亚的职能及其行动的重要性。



– 麦赫迪是谁?

词典中,“hidayet”一词意为“走在正道上,引导他人走上正道”。

马赫迪

作为一个伊斯兰术语

他是末日预言中将要到来的一位伟人,是真主的特别指引者,被引导走向正道,在宗教问题上免受错误和谬误的侵害,引导人们,特别是穆斯林,走向正道,在充满压迫和不公的世界中建立正义,他是末日预言中将要到来的圣裔中的一位伟人。


马赫迪

他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他的著作能够拯救那些不信教的人,那些对信仰存有怀疑和犹豫的人,并能增强信徒的信仰。

在《阿拉伯语词典》中,关于马赫迪的描述是:

走上正道、获得引导的人;蒙真主指引的人

其定义如下。9

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走在正道上的穆斯林都是一位“麦赫迪”。我们知道,人们称呼阿里为“哈迪”,意为指引正道者,也称他为“麦赫迪”。10

四位哈里发及其追随者也被称为马赫迪,即救世主。事实上,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曾说:


“我鼓励你们紧紧抓住我的圣训,追随我正统和受引导的哈里发们的道路。”

11

他们建议人们效仿他们,走他们的道路。

我们知道,先知易卜拉欣(愿主福安之)、先知穆罕默德、四大哈里发、侯赛因、苏莱曼·本·阿卜杜勒·马利克和一些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也被称为马赫迪。12

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奥马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被称为麦赫迪,甚至有人将一些关于麦赫迪的圣训归于他。13 我们看到,拥有许多大麦赫迪特征的14 阿拔斯王朝的麦赫迪,履行了他在政治领域的职责。15

所以说

“弥赛亚”

“词”是一个周期较长的词。但是,这个词的开头是……

“手”

当它(指某种饰品)出现时,它就成为了一个特定的人的名字,并且在圣训中,它被用来指代末日时代将会出现的著名且具有精神力量的伟大救世主。



来源:


——————————————

1. 苏尤蒂,《哈维》,2:67-68;《布尔汉》,第87a页。

2. 《提尔米济圣训集·乱世篇》第34章;《伊本·马哲圣训集·乱世篇》第36章,《麦赫迪的出现》第34章。

3. 伊本·马哲,《灾难之书》:36(H. 4082, 4084);《穆斯塔德雷克》,4:465;伊本·凯西尔,《终末之书》,1:28-29。

4. 阿布·阿瓦纳,《穆斯奈德》,4:476。

5. Ikdü’d-Dürer,页码:7b。

6. 阿布·达乌德,《圣训集》:1 (H. 4282);提尔米济,《圣训集》:52 (H. 2231-2232)。

7. 塔克五世, 363

8. 塔夫塔扎尼,马苏德·本·奥马尔,《目的论释义》,第四卷,阿卜杜勒拉赫曼·阿米尔校注,世界图书出版社,贝鲁特,1989年,第五卷,第312页;参见《塔吉》,第五卷,第343页(《纷争之书》,第七章)。

9. 伊本·曼祖尔,《阿拉伯语辞典》(伊本·曼祖尔,hdy md),15:354。

10. 伊本·艾西尔,阿布·萨阿达特·穆巴拉克·本·穆罕默德·杰泽里,《狮林识伴》(《Üsdü’l-Gâbe fî Ma’rifeti’s-Sahabe》),第一至第八卷(开罗:无出版日期),4:31。

11. 《提尔米济圣训集》:知识篇:16;《伊本·马哲圣训集》:绪论篇:6;《阿布·达乌德圣训集》:圣行篇:5。

12. Ibn al-Athir, op. cit., 4:31.

13. Nuaym bin Hammad,《Kitabü’l-Fiten》,伊斯坦布尔:Âtıf Efendi图书馆(手稿)编号602,第53a页。

14. Nursî, Mektûbât, 第96页。

15. Nursi, Şuâlar, p. 509.


致以问候和祈祷……

伊斯兰教问答

最新问题

今日问题